| 设为首页 | Sign in China | 关注CSIA公众号 |
更多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融合与转型:传统媒体的未来生存法则

  • 发布日期:2006-03-20 浏览次数498
与北青传媒在香港上市后被一路看淡相映成趣的是,随着分众传媒和百度先后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国际资本市场对中国新媒体行业掀起了新一波投资热潮。以互联网、数字娱乐和移动通信为标志的新媒体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开疆拓土,全球传播气候的变迁已经悄然波及中国大地,的确到了谈论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新媒体的时候。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疆域的侵蚀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疆域的侵蚀,最鲜明的风向标就是广告市场。最近两年,中国广告产业一直维持15%~20%的增长率。不过这一增长率大多来自户外媒体广告持续上升的拉动,报纸等传统媒体广告不升反降。其中主要因素就是新媒体的冲击。

  中国是新媒体消费大国:全国大约有10亿电视用户、4亿手机终端用户、1.2亿互联网用户。

  在新媒体中,首当其冲的是手机媒体。通信功能自然是手机的本来面目。但是手机也可以发短信、听MP3、照相、看电视、上网。据2005年12月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美国手机用户中,3%使用视频、6%听音乐、8%玩游戏、14%下载彩铃和壁纸、19%发图文信息。当手机只能传输声音时,它与固定电话没有本质的区别;当手机可以阅读时,它就成了真正的媒体。数据显示,中国手机用户的单机通信消费增长趋缓,增值业务消费则快速上升。

  从世界范围来看,电信业的“游戏变革者”是移动和宽带。截至2004年底,美国拥有1.84亿手机用户,超过了固话1.76亿的用户数。中国的手机用户居世界第一位,是美国、德国、日本加起来的总和(见表一)。这使得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与世界其他国家不同,目前它是以手机为中心的,而不是以个人电脑为中心的。手机不仅拯救了传统互联网,基于3G移动技术和互联网互联互通平台融合之后的无线互联网,还将是一个发展速度数倍于传统互联网的朝阳产业。据估计,2007年无线互联网用户将超过传统互联网用户,这个庞大市场带来的机会,对整个媒体产业具有足够震撼性。

  我们过去习惯讲市场环境的风云骤变,更直接地讲应该是市场基础的碎裂与陷落。如果说电影、广播和电视宣示了大众社会的盛宴,互联网宣告了大众社会的消解,那么手机媒体则渲染了大众社会的终结,群集的共同聆听的物理的大众不复存在,媒体环境彻底的“碎片化”了。

  手机媒体,是“实时通信+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移动工具”的结合体,手机媒体代表着年轻化的时尚人群,代表着受众真正的分散化、小众化、个性化,代表着传统媒体接触时间的下降,传统媒体的生存方式面临着巨大的颠覆。

  “汇流”是数字时代媒体的必经之途

  我们面临的,其实是所有媒体内容都必须数字化的时代。今天的消费者寻求跨越各种传输渠道、平台和设备上的内容。新媒体的运营模式,本质上是网络、媒体、通信三者的“大汇流”。凡是网络、媒体、通信三者关联度越高的1+1+1>3的项目,无不受到市场和资本的青睐。人们普遍认同的是,在汇流后的新媒体平台上给用户提供的增值服务,将远远大于在其中每个单项传统平台上提供的任何服务的价值。

  新媒体的运营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不是补充,而是颠覆了传统媒体。面对新媒体的产业链条,广播电视和报纸都将处于弱势的地位,即便这种弱势不一定在市场份额上立竿见影。这是因为,传统上的无线广播电视,甚至包括报纸,都不需要严格意义上的用户数据,只要有笼统的收视率或发行量,基本上就可以得到广告。由于新媒体的崛起,泛泛的数据没有多少差异性或竞争优势可言,这种技术路线对广告主越来越缺乏吸引力,广告主似乎也变得越来越挑剔起来,他们如今有充分的理由关注广告款给企业带来的确切受益率的大小了。

  比如,已有数百年历史的报纸,有的虽然雄风犹在,发行量很大,但是谁在看?他们的消费层次、年龄等等因素是怎么分布的?这些数据很难采集到,如何说服广告客户就成为大问题。

  2005年,国内的景象也颇类似。一面是报业广告的全面滑坡,一面是新浪、搜狐等互联网企业广告营收的强势增长。而门户网站的信息来源恰恰主要是报刊,这说明传统媒体为互联网的内容移植作了嫁衣裳。

  越是全球的,越应该是精确的。就像精确制导的武器系统一样,媒体的喉咙不能向着空中说话,媒体的魔弹不能命中无效的目标。在广告的意义上,新

 

[ 标识商学院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2013 广告标识产业互联网联盟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003846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