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Sign in China | 关注CSIA公众号 |
更多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中国印刷界中的色彩管理现状

  • 发布日期:2007-03-22 浏览次数424

印刷是一门很奇妙的学科:历史悠久、包罗万象。然而对于它的认知,不同的人却是大相径庭:有人提起印刷还会停留在手工油印时期,可是更多的人越来越意识到印刷是一门集合了“光”、“电”、“机械”、“化工”、以及计算机等高新数字化设备的尖端学科;同时作为传统制造业,它也需要有良好的营销及管理知识储备,才能最终成就出高质量的、受市场认可的产品。

  印前处理一直在印刷业生产流程中被公认为是技术含量颇高的环节,同时还是印刷车间需要控制和管理的关键所在。可是认识是一个层面,包括不少专业从事印刷的人士(这里主要是指生产一线的工艺技术人员)在内,真正可以对印前知识了如指掌的却是少之又少的。特别是印刷中的色彩管理,又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贯穿整个印刷生产始末,几乎涵盖了理工专业的所有基础学科,即使是科班学习印刷的人,如果并没有将色彩学作为主攻方向,还会对其像是“雾里看花”般一知半解。而且现今我国的印刷教育普遍将机械科目放在首位,所以这种与数字化设备接轨的技术工艺从人才的培养之初就未能得到相应的重视,供给后劲不足也就不难想象。

  不过说起来,可能还有不少印刷企业仿佛没有因为缺少“色彩管理”而感到如何的不适,大家普遍认为,机器只要转动就会有产品产出,不论质量的好坏,好像都能联系到相应买家。好产品多赚、不好的少赚。当然大家也不是没有意识到市场对高质量精品的渴求,可是要么就是不愿投入人力物力、要么就是没找准努力的方向,所以“色彩管理”,这个被国内外专家誉为“在印企整个管理控制链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利器不被大众所认可、甚至是不被大众所熟知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个技术的核心理念可以简单归纳为:最终实现或尽可能实现“色彩与设备无关”,也就是说,在一台设备上获得印刷图像的有关数据能够在另一台机器设备上得到相对应的还原,贯穿整个印刷生产的始末。色彩学中还有另一种简单的描述即“色彩的客观性”。

  一个理想的色彩管理过程可以简略归结如下:1.确定显示器的颜色性能特点:有些色彩管理系统将各个厂家提供的显示器颜色描述文件(Profile)预置在一起,构成一个全面的内部预置文件概况库,在确定显示器的颜色特性时调用即可。2.校准显示器。将显示器的白点及其它显示特性调整到符合你的输出要求。例如,如果输出到印刷介质的话,那么可以考虑将显示器的白点校准到印刷纸的色温。3.确定扫描仪或其它输入设备的特性。如果色彩管理系统提供一个IT8样本,就可对它进行扫描或拍摄。然后将所得颜色数值与标准颜色数值进行比较,将所有差异信息作为扫描仪的Profile文件记录下来,以备扫描时使用。4. 颜色管理系统将扫描结果转换为显示器的颜色空间。5.确定颜色打印及输出设备的特性。即为色彩管理系统所支持的彩色打印机,印刷条件及其它输出设备选择一个颜色特征描述文件。6.颜色管理系统利用显示器和印刷机的概况文件去变换颜色,有些系统允许在屏幕上进行“软打样”(即在屏幕上表示CMYK颜色)。

  中国目前的色彩管理应用现状有一些“曲高和寡”的感觉,虽然基本上每次的印刷业高峰管理论坛都会安排有关于它的专题报告,甚至还不止于一场,可是专家们的呼吁在实际中却仿佛被石沉大海。国外专业从事色彩管理的厂商不胜枚举,然而在国内除了方正比较被人熟知以外,其它基本上还没有被大规模应用于生产实际中。而即企业以巨额资金引进了整个管理系统,结果又是如何呢?

  有报道说中国企业中采用色彩管理的只有雅昌、彩虹等少数知名印刷企业,虽然另外一些在国内的排名靠前的商家也会对此很感兴趣,但是就算是购进了色彩管理设备,也往往只是赶了一次潮流、或是做出些让人听后倍感忧虑的事情来。如某企业斥巨资购进了一套最先进的印前处理设备,可是除了数码打样机外,包括全套的色彩管理系统和其他仪器基本处于没有开封状态,究其原因竟然是没人会用。

  作为一项在国外已普遍应用于生产一线的工艺技术,我们的差距又何止是一点点?虽然设备制造商也会帮助我们来熟悉整个流程,但是往往最后至多只是熟悉了设备而已!这里谈到的又是一个人才的问题。因为这类课题已经属于前沿的技术,同时需要相当良好扎实的理工科基础理论,基于此我们也应该将更多的希望寄予高校及科研机构,作为有实力有基础有责任培养尖端人员的高校,是否在此时更应该将自己的特色突出、顺应时代要求、快速地根据现实市场做出反应,从而更合理地设计学科比重。试想:如果这类人才连高校都没有尽到培养责任,难道还要掉头来依赖于中专或技校的努力吗?也正是从这些出发,才能更好地完成全面立体化的印刷人才培养任务。

  于是,很明

 

[ 标识商学院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2013 广告标识产业互联网联盟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003846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