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中的墨量与印版表面或承印材料表面的面积有关。通常印刷中的墨量可用每单位面积上油墨的重量,即g/㎡来表示;也可用每单位面积上油墨的体积,即ml/㎡来表示;通过计算,也可用墨层厚度(μm)来表示。印刷前印版上的墨量叫印版墨量,用x表示;印刷后转移到纸张或其他承印材料表面上的墨量叫转移墨量,用y表示。x、y的单位可以是g/㎡,也可用μm来表示。
转移墨量y与印版墨量x之比,用百分比来表示,叫油墨转移率,记作f,即
f=(y/x)×100%………(1)
转移墨量y与印刷后印版上的剩余墨量x-y之比,叫油墨转移系数,记作e,即
e=y/(x-y)………(2)
转移墨量y与印版墨量x有关,即y为x的函数。因此,油墨转移率f、油墨转移系数e,也都是印版墨量x的函数。如果已知y、x间的解析关系(或者测得了x、y的1组数据),而以x为横坐标,分别以y、f、e为纵坐标,便可以做出(或拟合出)y-x、f-x、e-x曲线;它们分别叫油墨转移量曲线、油墨转移率曲线和油墨转移系数曲线。
承印材料对油墨转移率f的影响很明显,以铜版纸和新闻纸为例,它们的油墨转移率曲线如图4所示。在同样实验条件下得到的这两条曲线相差很远:铜版纸表面平滑、吸收性差,随着印版墨量x的增加,油墨转移率起初增加很快,达到最大值后下降也很快,曲线的凸峰比较明显;新闻纸表面粗糙,吸收性较好,随着x的增加,增加缓慢,达到最大值后下降也缓慢,曲线形状平缓,凸峰也不明显。
1.利用油墨预置参数就必须排除干扰条件,对不确定因素进行最大程度的确定。如确定墨斗容墨量高度,环境的温湿度,选用润版液的PH值,油墨、纸张、版材的类型,机器的运转速度,机器的状况等。
在以上条件中,机器的状况控制难度是最大的,因此需要定期地对机器进行维护,并且每次维护后都进行一次测试,当然这种测试有时也可同实际生产相结合进行检验。
2.在印刷条件确定的情况下测试当前印刷设备的性能。测试该性能主要有两方面参数,一方面是建立每道墨区的调墨状态与JDF流程输出图文信息所需油墨量的函数关系,另一方面需要测试印刷在此工作状态下的稳定性。在工作状态稳定的条件下建立的每道墨区的调墨状态与JDF流程输出图文信息所需油墨量的函数关系才会有效,否则会因为测试开机前上次墨路的残墨等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测量的误差。
CPK=min[(USL-Mean)/3s,(Mean-LSL)/3s]
在此公式中,Mean代表测量出的印刷实际密度。一般来说,短版印刷的CP和CPK值要高于长版印刷。CPK大于1.33说明稳定性比较好;CPK在1~1.33之间表示可接受;如果低于1.0说明印刷稳定性不是非常好。
3.根据对印刷工作状态结果的测试及印刷输出特征的分析,建立JDF输出的Ink、Ink Zone Calculation Params及Ink Zone Profile等油墨转移量信息的参变量与墨量控制状态的关系,建立关系函数库,为实现对印刷工作状态的最佳控制和油墨预置提供依据。
掌握了以上调试手段后不仅能够在支持CIP3的印刷设备上应用好墨量控制信息,而且也可在以前不支持CIP3功能的设备上应用该数据,实现在最短油墨调控时间内达到稳定的工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