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Sign in China | 关注CSIA公众号 |
更多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中国打印耗材市场的宿命漩涡

  • 发布日期:2005-11-16 浏览次数719
 质量问题

    由于恶性竞价,厂商们纷纷在制造环节上“下功夫”,以致不少大厂出来的耗材在质量上也存在问题。

    以硒鼓和墨粉为例,混粉现象十分突出。一些商家在日本粉中混入香港粉、台湾粉,以降低成本,还慌称采用原装正品墨粉。在墨水方面,虽然一些国内墨水厂的配方比较成熟,产品质量能够保证,但不少伪劣墨水依旧大行其道。

    这种情况与一些中小厂只为短期利益着想,不考虑品牌,跟不考虑行业发展的思路紧密相关。因此,国家必须出台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加大市场的管理和处罚力度,保证市场回到正轨上来。

渠道篇

    从广州开往珠海的一辆大客车上,坐满了耗材经销商的代表,他们是到纳思达开经销商会议的。一位来自舟山市的系统集成商的副总经理直言不讳:“做格之格耗材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能为公司挣到钱,而且利润还不低。”在纳思达的这个会议上,从总经理到下面的区域经理,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得渠道者得天下”。

    前面已经谈到,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通用耗材商对渠道的争夺便初显端倪,厂商召开各种渠道会、研讨会、恳谈会,拉拢渠道合作伙伴。同时,不少在传统IT产品做得不顺利的经销商,也看好耗材这个金矿。一家做配件的经销商已经歇业半年了,记者见到他时,得到的第一个消息就是他要开一个耗材超市,准备投资几十万元。他还介绍说,他的一个做耗材的朋友只是在中关村的电子市场有柜台,一年卖耗材能纯赚二、三十万。

    与传统IT产品相比,通用耗材渠道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渠道扁平化是趋势。四通、原色都尝试过大分销商体制,但五一例外的以失败告终。而个别国外耗材品牌在中国通过总代理进行操作,目前还没有看到明显成功的例子。易德的汪金春说:“国内市场目前没有有规模、有实力的耗材分销商。但凡一个分销商做得优点模样了,便会转而OEM 别人的产品,打自己的品牌。”对于一般的耗材厂,其渠道模式基本以城市代理、小区域独家代理为主,很少见多级渠道的状况。

    第二,网上销售灵活而普及。一些以经营办公用品的网上商店,已经成为打印耗材经销的重要渠道之一。这些店经营灵活,客户可以通过网络或者电话订货,他们送货上门,对于用户很方便。北京一家名为“墨威耗材服务”的网站的值班经理张宇告诉记者,该网站已经经营了3 年,代理不少知名的耗材产品。“我们的终端客户和渠道非常广阔,我们先后向阿联酋、泰国等地出口相关耗材,他们非常满意中国产打印机耗材,”他说。“年底我站将全面升级为数据库型网站,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在线订购和更为全面的产品和服务。”但也有一些耗材厂认为,虽然网络成为耗材的一个渠道,但很多假货、水货也是通过网络走的。

    从未来趋势看,电子市场里的耗材店如果想经营好,需要有网站配合。这主要是基于耗材用户一般习惯到网上购买的原因。

    第三,超市、大型电子连锁机构将成为耗材销售的主渠道之一。在发达国家,像沃尔玛这样的超市中,专门有柜台卖打印耗材。用户也已经习惯了,像卖饮料一样卖耗材。目前,国内这个渠道才刚刚开始,在商场的办公用品区有经营耗材的。

    第四, OA 店。传统的办公用品商店也将成为耗材经销的主渠道之一,在这方面,将有越来越的店主考虑“鼠标加水泥”的模式。

    第五,耗材专业经销商的素质普遍不高,还需要提升。特别是在电子市场里的经销商,不论从专业素质、服务意识、商业操守方面,都需要提高。这也是让多数耗材制造商头痛的地方。

    第六,在行业渠道上,通用耗材在行业采购、政府采购上不占优势。虽然原色等厂商也发布消息说中标了多少,但业内知情人士说,这里面炒作成分太大,其“中标”销量与传统意义上的中标采购量无法相提并论。但记者也了解到,多数通用耗材正试图和增值渠道合作,争取在企业用户和行业用户上有突破。

    总之,耗材渠道还有很多要完善的地方,同时这也是变数很大的一个渠道。这之中的商家,务必要采取灵活的经营思路才能挣到钱。对于一般的经销商,现在进入耗材业可能还有机会,但如果你本分经营,不能指望马上成为富翁。随着竞争的加剧,耗材产品留给渠道的利润越来越低了,特别是原装耗材,由于价格十分透明,商家的利润率一般只有几个点。

后记

    消费意识和上层政策往往是最难改变的,特别是在中国。在耗材领域,原装厂商很少表态,抓紧最后的时间赚取高额利润;而假冒商家们也在抓紧时间,因为一旦国家出台有关支持通用耗材的政策,并对市场予以
 

[ 标识商学院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该企业最新标识商学院


 
 
© 2013 广告标识产业互联网联盟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003846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