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Sign in China | 关注CSIA公众号 |
更多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用液晶监控器实践软打样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 发布日期:2006-05-30 浏览次数497
 

    取代原有的CRT 监控器的液晶监控器(liquid crystal monitor)已被开发出来,业已在一部分的企业采用。在出版、印刷业界从CRT 监控器转换为液晶监控器的趋势强劲。随着工作流程的数码化,正期待在液晶监控器上完成印刷的色彩再现。本文叙述软打样在液晶监控器上实现的必要性和实践软打样的可能性。

    液晶监控器的优缺点

    液晶监控器的优点与CRT 监控器相比归纳如下。

    1)因进深短节省占地,耗电少(不发热)。

    2)是完善的平面,不呈现几何性的扭变。

    3)不存在对焦的恶化和RGB 的色偏。

    4)寿命长,经时变化少。

    5)设置的任意度高。

    另一方面,从包括印刷在内的广义上的图形学用途的角度考虑,不如CRT 监控器的地方有:

    1)色彩空间窄。

    2)反差、色度、层次特性在视场角内呈较大变化。

    3)层次特性并不光结。

    4)监控器的特性之参差不齐较严重(无法信赖)。

    为克服这些缺点,才开发成功了可取代CRT 监控器的液晶监控器。

    液晶监控器的原理

    简单地说明一下液晶监控器的工作原理,构成表示基础的像素,为了供RGB 的三原色用而被分割为3(副像素),在跟前放置RGB3色的滤色板。对各个副像素施加适度的电压,液晶元件随即改变角度,以此控制背部发光的透射量。此透射光量进而透过滤色板,使必要量的RGB 混合以表现特定的色。图1表示最一般的TN 方式的液晶工作。

    色彩空间

    色彩空间是由RGB3色的滤色板和背面光色来决定的,所以滤色板特性的影响较大。以前是监控器的特性中,偏向于优先看重亮度,而色彩空间比起CRT 监控器,一般地说较窄。

    目前,监控器特性的业界标准推崇sRGB ,至今包括笔记本个人电脑式的监控器多数的液晶监控器较之sRGB 带有更窄的色彩空间确是现实,CRT 监控器之多数是遵循EBU (欧洲广播联合会)标准的色彩空间。所谓sRGB ,绿的座标虽有稍微的不同,但可以说大致同等。sRGB 是表示Adobe 公司应用软体的RGB 作业领域得到维持,作为数码相机的色彩空间也获得一般的支援,所以在液晶监器方面也推崇保持有sRGB(EBU)的色彩空间。

    视场角和色度

    层次特性变位元

    在液晶监控器的特性当中,印刷技术相关的用户最为关心的特性是「视场角」。而且液晶监控器中视场角定义是指画面上所表示的白与黑之反差能够保持一定值(通常是10:1)的角度,完全没有考虑色度的变位和层次特性的变位,也就是说,在产品样本值中即使具有同等视场角特性的液晶监控器,当给予一点点的角度来看时,色度的变化和层次特性的变化(肌肤发白的现象等)几乎不存在。

    从正面来看时似乎不发生问题,但对21英寸品级的监控器,距离50cm 来看时,其两端变成用20度以上的视场角来看的情况,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如果和客户一起对制作物的画面进行确认时,其影响就更明显。这个特性依赖于液晶的工作方式。

    液晶的3方式

    TN 方式

    目前最普遍使用的是TN(Twisted Nematic)方式的液晶板。笔记本个人电脑的多数,15英寸品级的液晶监控器之大多数就是使用这种方式的显示板。17英寸品级的廉价品也是采用这种方式的显示板。如图2-1所示,对像素施予电压,表示平面上原本是平行的液晶便转而有了角度,从而使色度和层次特性发生变化。随着视场角补偿片的兼用,左右的视场角比较宽,在画面的上下,看上去很明显有所不同,所以不适于印刷工艺用途。

    VN方式

    17英寸品级的广视场角型制品,19英寸品级的制品均采用VA(Vertical Alignment)方式的显示板,当电压没有施予像素的(暗)状态下,液晶对表示平面保持接近于垂直的角度,故视场角的依赖性较大。根据将液晶的倾斜方向搞成复数化(多域),促使其影响消失那样来工作,在视场角扩大的同时,抑制了色度的位移,还存在层次特性的位移,所以也没有达到推荐供印刷工艺用途使用的水平。

    IPS方式

    IPS(In Plane Switching)方式是液晶在表示平面上变换角度,很少因视场角而招致色度和层次特性的变化。将副像素分割为2来改变角度(双域化),从而使其影响进一步减少。

   

 

[ 标识商学院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该企业最新标识商学院


 
 
© 2013 广告标识产业互联网联盟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003846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