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印的诞生
1904年,德国的卡斯帕·赫尔曼先生正在尝试对石版印刷技术进行改进,试图通过无数次实验找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而美国人艾拉·华盛顿·鲁贝先生则是偶然间介入这一研究工作的。在一次印刷工作中,艾拉·华盛顿·鲁贝注意到有一张纸在印刷过程中没有按正常路线行进,他试着在这张纸的正背面都印上图案,图像先从印版传到压印滚筒的橡皮布上,再印到纸上。意外的情景出现了:这种间接压印方式产生出了更高印刷质量的产品,充满弹性的橡皮布表面将油墨更加均匀地传递给纸张。由卡斯帕·赫尔曼和艾拉·华盛顿·鲁贝同时开发出的印刷方式诞生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胶印的由来。他们分别设计了单张纸胶印设备,但并没有立刻商品化。直到1912年,世界上第一台轮转胶印设备Universal面世,速度达到8000印张/小时,胶印机真正为世人认识。
胶印机的雏型
1911年,当时已有着几十年凸版印刷、凹版印刷机生产经验的高宝和曼罗兰开发出各自的第一台胶印机,从此他们在印刷领域开始了更多的尝试。
20世纪20年代,曼罗兰、高宝、小森等公司都推出了各自的单张纸、卷筒纸胶印设备。并与相关公司,通力合作开发了各种带有递纸单元、制冷单元、折页和滚筒干燥组件等的自动化印刷设备。
1932年,高宝(拉德博伊尔公司)推出了世界第一款四色单张纸胶印机——Planeta-Deca,使胶印技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了许多工厂,胶印技术的发展也因此而受到影响,十几年停滞不前。
20世纪40年代,随着美国报纸生产的蓬勃兴起和大量发行进一步推动了胶印技术的进步。1945年以后,胶印使商业广告实现高质量、高要求变成可能。相比之下,用凸版印刷技术生产四色连续调图像变得昂贵而且耗费时间。随着行业对图像和印刷质量需求的不断提高,使胶印技术有了新突破。
胶印在成长
20世纪50年代,印前技术层出不穷,并快速发展,照排机的出现,首次打破了活字排版540年印刷历史而出现数字图文排版形式,尤其是1954年第二代照排机的出现,使排版技术再上一台阶。1956年,预制感光版(PS版)和制版设备的出现,使胶印技术如鱼得水,同时胶印技术的需要显著增长。20世纪50年代,曼罗兰、高宝、小森、秋山等相继开发出自己的双色和四色胶印设备。
20世纪60年代,印刷过程中的水墨平衡问题成为胶印技术发展的关键。发明了酒精润版液,自1960年出现达格伦连续润版系统后,胶印开始达到凸版印刷所达到的清晰水平,并与成熟的凸版印刷争夺市场。
1962年,海德堡在drupa上推出一款由凸版印刷机改造的胶印机KOR,因此而挺进胶印市场, KOR这种小型胶印设备,以及A.B.Dick350和360系列小胶印的出现,吸引了大量胶印机用户,并以小型印刷企业居多,从而带动胶印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在这一阶段各胶印机生产商都不断推出新型胶印机,1965年,高宝在单张纸胶印技术上获得了巨大的突破,生产出世界第一台机组式及双倍径压印和传纸滚筒印刷机,这种设计自从被采用,直到今天仍是单张纸印刷机的主流形式。
虽然这时胶印工艺还没有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采用,但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人意识到这是一种质量更好、更加精确的印刷方式。
20世纪70年代,商业印刷开始大力发展,印前技术(彩色印前系统)向自动高端分色技术和整版排版设计系统发展,逐步告别照相分色法和手工分色法,使彩色图像更易传输且实现“所见即所得”。尽管彩色印前系统的价格昂贵,不能在印刷厂广泛使用,但已能断定它是胶印印前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当时施乐推出的静电印刷在某种意义上也将胶印技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静电印刷的方便、快捷特别适合短版印刷的需求,迫使印刷机生产商们必须紧跟市场需求,着眼于提高设备的印刷速度和自动化程度。因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