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Sign in China | 关注CSIA公众号 |
更多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太湖蓝藻暴发再次敲响印染业环保警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12-04  来源:中国纺织报   浏览次数:553

  就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来临的前几天,一场由太湖蓝藻暴发造成的供水危机让无锡市成为受人关注的焦点。如今,供水危机虽被遏制,但环境污染问题却再次向纺织印染企业敲响了警钟。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研究表明,除了气候与环境诱因影响,此次蓝藻暴发的最根本原因是排入太湖的污染物远远大于太湖的环境容量。目前,太湖的外部污染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染三大类。工业污染主要集中在纺织印染业、化工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领域。其中纺织印染业的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最大,占重点工业企业COD排放量的61%,总磷排放量占重点工业企业总磷排放量的41%。

  据了解,目前江苏省印染产能位居全国第二,印染加工业出口份额占全国印染加工业出口总量的1/3。而太湖流域则是江苏省印染产业较为集中的区域。在全省960多家重点印染企业中,有570多家坐落在太湖流域,占全省印染企业的60%;印染废水排放量和COD排放量分别占全省印染行业的75.3%和72.3%。

  专家指出,虽然近年来在太湖总氮和总磷的来源中,工业污染比例显著下降,但太湖流域经济规模太大,工矿企业多,污染物排放总量太大,即使工厂全部达标排放,水质依然会逐渐恶化。

  太湖的富营养化已呈积重难返之势,“控源”成为生态修护的首要前提。这也是很多学者的一致意见。而水污染危机的一触即发,显然向周边印染企业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

  6月3日12时起,太湖流域的常州市武进区对大运河以南区域100家印染、医药、化工等类企业实施了强制性停排和限排水污染物措施。其中,印染和印染后整理厂废水排放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B标准,如达不到此标准,一律停止一半生产线生产,减少50%的废水核定排放量。

  事实上,除了地区性的临时限管措施,江苏省政府早在2006年底就确立了印染企业水污染排放标准的新目标,即“到2007年底前,全省印染企业要全部达到江苏省新发布的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这一地方性排放标准与国家现行的排放标准相比,取消了一、二级排放标准的等级,把印染废水排放标准的COD,限定在100毫克/升以内(相当于国标一级排放标准)。

  为此,太湖流域广大印染企业普遍推行了清洁生产审计,对高耗低效的生产工艺进行了全面改造,通过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和全过程控制,使印染企业每年减少COD产生量1.2万吨。经过一年多治污攻坚,到目前为止,太湖流域印染企业已基本完成了治污升级任务。与国家有关排放标准相比,COD排放总量削减了30%以上。

  尽管太湖区域印染行业整体正向着良性发展的轨道前进,但由于近几年印染效益回升,使得社会资金不断涌入这一行业,小印染企业层出不穷。这些新上马的小印染厂在污水处理上往往存在设备技术老化、处理能力下降等问题。随着产业转移加快,这些技术含量低、污染严重的印染企业转移到了监管相对薄弱的农村,大量工业污染沿着河网进入太湖,使太湖工业污染控制变得困难重重。不久前,江苏省环保厅的一份调查显示,太湖流域小化工、小印染等结构性污染问题尚未根本解决,部分地区工业污染时有反弹。

  而今年4月份江苏省在全国率先推出的环保市场化机制,将排污权赋予了商品的买卖权和使用价值。这份《江苏省二氧化硫排污权有偿使用收费管理暂行办法》中提出,要通过实行二氧化硫排污权有偿使用,促进二氧化硫污染减排,形成“多削减多受益,少削减多付费”、“污染者付费,治理者受益”的有效机制。企业节约下来的污染排放指标,成为一种可用来交易的“有价资源”,那些因无力或忽视使用减少排污手段而导致手中没有排放指标的企业,将不得不按照商业价格,向市场或其他企业购买指标。

  前不久,江苏省太仓印染厂成为率先“试水”该办法的印染企业。该厂搬迁到港口开发区后,生产规模扩大,每天的印染废水排放量由170吨增加到了470吨,超过了企业排污总量的控制。最后,企业与有余量污染排放指标的污水处理厂签下了为期3年的买卖协议,港口污水处理厂一年卖给该厂印染废水排放量9万吨,每吨价格为2.5元。

  据悉,目前,江苏省太湖流域的“三市一区”——张家港、太仓、昆山市和无锡惠山区等地,均一改过去无偿分配和使用的惯例,积极进行水污染物排放指标的有偿分配试点,在实现污染减排的前提下,逐步建立起了排污权交易的“买卖”市场。日前,国家环保总局正式成立污染总量控制部门,意味着以国家为主导的排污权交易将全面展开。

  无论是排污标准的提高,还是排污权交易合法化,无不说明政府在加强整顿工业企业、提高环境责任意识方面所做的尝试和努力。太湖蓝藻之灾提醒我们,环境威胁始终存在。印染行业只有走规模经营的道路,提高产业集中度,大力发展强势企业,淘汰、兼并落后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实现清洁生产,减少排污,才能摆脱水污染问题的“罪人之名”,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 2013 广告标识产业互联网联盟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003846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