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浦东国际机场抵沪,在必经路段机场至杨高南路外环线(A20)之间与艺术不期而遇。道路一侧塔式广告牌上清一色的商业广告被五彩斑斓的抽象艺术画作取代,应接不暇,在天际间划出一道道绚丽的彩虹。3月1日至9月1日,这样一次名为《天空中的展览》的城市公共艺术活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展览方式呈现出天空中别样的视觉风景。
某户外广告牌公司宣称:“户外广告好就好在你没法关掉它、扔掉它或者点击进入下一页。”正是无法回避、无处逃遁的特点,让登上户外广告牌的艺术画作随时随地把行人变为观众,艺术的味道在城市的空气中弥漫开。
抽象画登上广告牌,生活不能拒绝艺术
20多个塔式广告牌,高6米宽18米,沿路一字排开,你很难无视它的存在。人们远远望见了这样一幅画:以红色为基调,有规则的格子图案上,一个颜色覆盖另一个颜色,重重叠叠,那是画家丁乙的作品。接踵而来的另一幅画:赭橙白黑的色彩如水墨般晕染开来,飞扬的笔触有如草书的神韵,是画家黄渊青的作品……如此一来,旅客的目光似乎就不能拒绝艺术了。
《天空中的展览》来自上海画家潘微与法国策展人艺术家马克·斯泰尔一拍即合的灵感。世博会与艺术素有渊源:1855年巴黎世博会特辟艺术宫,展示29个国家2054名艺术家的5000多件作品;1862年伦敦世博会的全称是伦敦工业与艺术博览会;1876年费城世博会也将艺术馆设为五大主题馆之一。上海是不是也能在世博之际,让五洲四海的宾客一踏上这方土地就嗅到艺术的气息?
这个任务落在上海抽象艺术家的肩上。上海的抽象艺术在全国独树一帜,恰恰能体现上海当代文化精神:创新、实验。筹备的过程一呼百应,潘微与陈墙、丁乙、薛松、周长江、吴林田、黄渊青、李磊、曲丰国等9位上海抽象艺术领军者无偿提供画作。“这是我们上海艺术家义不容辞的责任。”画家、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周长江说道。画家、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李磊也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最能反映上海时代精神的作品《海上花》。而塔式广告牌的所有方则放弃价格不菲的利益,支持这一公益性展览。
艺术尚未融入生活,公共艺术亟待发展
广告牌上演艺术秀,这厢,潘微感叹迈出这样一步在中国并不容易;那厢,欧美发达国家对此司空见惯。过去几十年,海外不少艺术家都曾利用广告牌把艺术从画廊带上街头。广告牌甚至还可以成为艺术旅游景点,比如美国洛杉矶的一个名为《城市中的女性》的项目就有免费地图标出每块广告牌的具体位置,指引游客进行环城艺术朝圣之旅。在那里,艺术与城市的风貌交相辉映得浑然天成。
可惜,《天空中的展览》到底只是以世博为契机的公益性展览,总有落幕的一天,并且下一次也许遥遥无期。人们更为关心的是:展期过后,这批艺术画作是否难逃被拆除的命运?塔式广告牌上是否会换回索然无味的商业广告?
“无论从建筑、都市规划,或是艺术的角度来看,时代正逐渐将注意力转向公共艺术。中国的公共艺术起步较晚,正亟待发展。”周长江告诉记者,“其实,广告牌与雕塑、座椅、栏杆、公交车牌一样,都是惯常涉及的公共艺术。”在欧美发达国家,广告牌不仅可以承办艺术展,还常常以更生活化的面貌将艺术融入城市。有中国游客感叹,那简直是一种享受,广告内容与周围环境融合,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令人过目不忘。比如一则牙膏广告,画卷一角翘了起来,正被画中男孩塞进嘴里用力咬着,连巨幅喷墨画卷都能被咬开,牙齿该有多么坚固;电力公司的节能广告可以这样诠释,夜晚广告牌顶部四盏射灯只亮一盏,正好照在“节约用电”的字样上;不同种类的绿色植物覆盖上鞋子造型,就是环保运动鞋广告……“中国的商业广告不可以多花些心思吗?”周长江指出。在他看来,公共艺术的“公共”二字关键体现在市民性、生活性,作品放在某处不仅被观看和欣赏,还应与大众的情绪相呼应。而那些不在少数的户外广告以最露骨最直白的方式沿街叫卖,更像是侵入城市公共空间的巨型“牛皮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