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标牌行业依然在高歌猛进着,不带喘气的行业高速增长让其他的行业都看红了眼,她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已经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重量级的选手。科特勒去年在北京的演讲中有一段话意味深长:“在未来10-15年的时间里中,中国不但会成为世界上最强的经济大国之一,不但会成为世界的‘生产车间’,甚至认为中国在未来会成为世界的‘研发车间’。可是一个选手如果长得太快,会不会营养跟不上,就像一个人长了骨架,但骨骼的硬度和强度是达不到要求的。
有几类人,尽管他们的出发点和利益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在为中国的数字标牌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一类是启蒙者。08年之前,数字标牌还是一个概念混沌的新兴行业。对数字标牌的研究还在一个思想启蒙的阶段,在那个年代,我们甚至无法搞清楚数字标牌、数字告示、两面翻的区别,但是,另一个方面,这些尽管质量不算很高的数字标牌也确实开创了一个思想启蒙的时代。
既然是启蒙者,那就注定了只是一块铺路石,他们的地位虽然是不可否认的,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历史局限性。启蒙者中的一些典型人物,他们或根本没有在数字标牌企业工作过,或并没有在企业中获得过杰出的业绩,一般是从事广告相关的工作。启蒙者做的重要工作是思想传承,一定要他们同时做个伟大的企业家或者是杰出的职业经理人那是不客观的。
在中国数字标牌的发展历史上,他们都注定只是一个过渡阶段。他们吸收和传承了国外的数字标牌概念,但问题是他们并不见得能与时俱进,以全球化的思维重新对中国的数字标牌进行系统思考和分析。
第二类是以营销见长的企业家。在过去的几年中,企业家们都靠营销成就了自己的企业,他们中或有失败的,但是在数字标牌行业,他们所留下的东西都是弥足珍贵的。遗憾的是,这些企业家对中国数字标牌的看法,真正被记录下来的其实不多,我们只是在一份份有他们的报道中或者他们的讲话中甚至是这些企业的市场表现上在一鳞半爪地理解他们的营销韬略。
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更需要一些客观并且专业的记者来做这些工作,这些工作可能就是中国数字标牌历史的记录。著名作家吴晓波说过,媒体捧一个人的可能性是5%,但是毁一个人的可能性是300%。这一方面需要记者的努力,使得报道更为客观,另外一方面也需要企业敞开胸怀,使得企业的行为更为透明。真正强大的企业是不会毁于客观的新闻报道的,企业说到底,只是社会这个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
让企业家自己来记录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是勉为其难的,毕竟不是每个企业家都能说会写。和避免恶意报道相同的,我们也不希望这些文字都是软文式的案例记录。靠肆意诋毁来吸引眼球或者歌功颂德都是不可取的,我们需要的是能传承后世的企业数字标牌文化的史记。
第三类是现今活跃在数字标牌文章写作一线的我们——或者再可以细分,分成“实战派”的、“理论派”的等等。实战派文章大多从自己的工作中做素材挖掘,理论派大多靠技术趋势研究和网络搜索去获得写作素材。
我们为了读者的喜好写了太多的纯经验主义的文章。这种文章也许是对一定阶段一定阶层的人有帮助的,但是对于提高数字标牌的思想和技术水平,是不会有太大的帮助的。我们也许是善于总结的,但是我们不善于分析;我们也许是善于表达的,但是我们几乎没有思想。
我们曾经写过很多文章,但是回过头来来的重新思考,我发现它和大多数的文章一样,我们的思想——如果说有思想的话—仅仅停留在对过去的总结上,我们很难用知识对这些总结做理性与科学的分析,我们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我们真正要跃升一个新的高度的关键点正是在这里。时代行业都发展的太快,我们唯有不断的努力才能追的上。
我们需要为现今的数字标牌做点什么?这个也许太宽泛,严格地说,各行业有他自己的责任。厂商该干什么 媒体该干什么,政府该干什么。。。
不管是数字标牌路出家的新人,还是最早试水的先行者,都可以成为一个拥有数字标牌知识的实践者。我们感谢启蒙者,我们吸取企业家的思想精髓,一起为创建属数字标牌的辉煌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