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将柔印与凹印方式进行比较,则所有可以用凹印方式印刷的产品均可以采用柔性版印刷,并能达到或接近凹印的质量水平,而用柔版机可以印刷的柔体材料却不能用凹印替代;另外,就设备投资和使用成本而言,柔性版印刷方式则大大低于凹印方式。无疑,采用柔印方式进行包装印刷生产是低投入、高产出的明智选择。
柔版印刷虽可以达到较高的精度,但囿于凸印方式和网纹辊传墨的原因,其高精度加网图像质量仍不能与胶印相比。在高档画册、书刊印刷领域,胶钱方式无可置疑地优于柔印,但在包装印刷领域,柔性版印刷则有着胶印不可比的优势。首先,墨色一致是包装物印刷的最基本要求,胶印由于有了水墨平衡和油墨乳化的问题,因此,墨色一致便成了胶印的大难题,而这正是柔印的长处。其次,包装设计有着大量的色块、图标,胶印除了有鬼影问题外,墨层也不够厚实,遇到大面积的专色色块则不得不印两遍甚至三遍,而柔版印刷的墨层厚度却远远超出胶印。再者,包装产品少有正开数的,用对开或四开平台胶印机则第一印都要或多或少地出废边,而采用柔印机的轮转方式印刷,则可以将刀口、裁缝精确预留到以毫米计算,从而节约大量纸张。另外,用胶印方式印制包装产品,印刷之后尚需上光、模切等印后加工,既需设备又需人工,而用印刷、印后加工一体化的柔印机,则可以一次完成全部工艺,既节省了设备投资,又减少了因工序间周转引起的消耗,缩短了生产周期,其效率是胶印无法相比的。还有,柔印版的耐印力通常可以达到100万~300万次,而胶印版经过处理也只不过可以印几十万印而已,因此,虽然柔印制版费用较高,但版材耐印力也高,对于长版活件而言,单个产品的平均制版成本也就持平了。最后,除纸张外,别的印刷介质不宜采用胶印方式,即使是纸张也有一定的厚度范围限制。而在柔印机上,塑料薄膜、金属箔均可印刷,纸张印刷的厚度范围也较大。
目前,柔性版印刷方式已广泛用于各类包装印刷产品。在美国,不干胶标签成为柔性版印刷机的主要产品。柔性版印刷机能够完成几乎所有的标签印刷工艺,如模切、压凹凸、排废、上光、覆膜、揭膜然后翻转印刷再贴合等。另外,包装纸箱的印刷是柔性版印刷机另一主要业务来源。适合窄幅柔性版印刷机的产品除标签外还有各类商品的纸包装、折叠纸盒、文化用品、纸袋、纸杯、纸餐具、墙纸等。适合宽幅柔性版印刷机的产品则有各类塑料薄膜、真空镀铝膜、纯铝箔包装产品。
在我国,柔性版印刷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引进简易的层叠式柔印机。近几年,随着国外柔性版印刷技术目趋完善,我国业内人士对柔性版印刷工艺和技术也有了新的认识,开始引进高水平的各款柔性版印刷机。任何一种新技术的引用,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困难和问题,柔版印刷也不例外。首先是各种配套材料的采购问题,柔版印刷所需的配套材料较多,几年以前都需要进口,而近几年,柔性版印刷的迅速发展带动了相关材料工业的发展,有一些相关材料国内已经开始生产并可以替代进口,比如:水墨生产厂家已经遍布全国,网纹辊和模切滚筒已经在上海生产。有一些虽然仍需进口,譬如版材、胶带等,但采购已经变得像购买制版胶片一样简单。其次是活源问题,柔印相对于凹印来说,活件批量可以灵活多样,但由于其印刷效率高,因而正常开机也需要有相当大的活件来源。
以烟包为例,一台16英寸柔性版印刷机一年最少要有10万大箱的业务才能吃饱。再次,柔性版印刷有其独特的工艺特点,从图案设计到色彩选择都应突出柔印的长处,避开柔印的弱点。而目前国内还埂分缺乏懂得柔印工艺的包装设计师,很多产品是从胶印方式直接转到柔印,不能做到扬长避短,降低了最终客户对柔印产品的满意度,从而影响了人们对柔印的理解和认识。另外,观念问题也是制约柔印发展的问题。前几年,有两种很极端的看法,一曰,柔印太好了,将来要取代凹印,甚至会取代胶印;二曰,柔印太差了,只能印很次的产品。这些说法都有失偏颇,对柔印的正确定位应当是:在包装印刷领域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适用技术。只有找准了柔印的定位,才能找到市场的定位。
国内已经引进了许多品牌的柔性版印刷机,大部分是成功的。但也有一些工厂因对柔印的特点了解较少而或多或少带有盲目性,走了弯路,要么选错了尺寸,要么选错了配置。避免走弯路的方法只有多学习,充分理解柔性版印刷的工艺特点,千万不能套用胶印或凹印的老经验去解释柔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