镂空雕刻版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500年左右)就有了。刘诗中等:《文物》,1980,11期,P29据1978年江西考古工作者对贵溪县渔塘乡仙岩一带春秋战国时崖墓的调查,在发掘出的200余种文物中,发现了印有银白色花纹的深棕色苎麻布,同时出土了两块薄薄的、断面为楔形的刮浆板,有力地证明了当时镂刻型版印刷术的存在,这是迄今世界上发现最早的镂空雕刻版印刷。秦汉时期镂空型版印刷技术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称之为"夹缬"的织物印花工艺。夹缬是一种直接印刷法,将待印的织物挂起来,两块镂刻成相同花纹的型版夹住织物从两面相对施印(参见图5-4)。宋朝高承在"事物纪原"中写道"夹缬秦汉始有,陈梁间贵贱通服之",(宋)高承:《事物纪原》,卷十,夹缬条引工仪实录。见丛书集成,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1212册。说明这种印刷的织物经秦汉时首创之后,到了南北朝时代已经普及,连普通老百姓也都穿这种印花布了。 隋唐时期,织物印花业非常兴盛,镂空型版是当时印花的重要工具。隋大业年间,隋炀帝曾命令工匠印制"五彩夹缬花罗裙,以赐宫人及百僚母妻",说明当时已发展了彩色夹缬工艺技术。陈维稷等:《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古代部分)》,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合罗排勘缬"的诗句,(唐)白居易:"裴常待以题蔷薇架十八韵以和之"全唐诗第14册,卷454,中华书局。是对当时夹缬印花场景的生动描写。两页印版相对叠合,把织物夹在中间进行印刷,并移动印版换个排下去,版版衔接,印出美丽的彩色花纹。从1972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的唐代印花织物来看,图案十分精细,例如有互相套合的小圆圈,其内外圈有一线相连,这种图形的镂空版制作很困难,说明当时的制版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陈维稷等《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古代部分),科学出版社, 1984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