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体印刷的由来 从1838年,英国物理学家发明了立体镜,1882年法国人尼埃普期根据“视觉暂留”理论拍出第一张立体影像照片以来,在100多年的时间里,经过大批科学家不断地追求与探索,终于使立体影像技艺继黑白和彩色两代之后,于20世纪90年代跨入了立体写真的时代。留万物于瞬间,圆人类百年梦幻,再现立体世界于二维平面上,使人类视觉的立体感受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世界万物都是立体的、三维的。任何物体在空间都有长度、宽度、高度的三维立体形态,也就是说物体彼此之间均有前后、左右、上下的关系,但反映到照片和一般印刷品上,只能表现其上下、左右的二维关系,失去了立体感。人们为了强调客观世界立体感,开发出了新的印刷领域——立体印刷。立体印刷就是模拟人两眼的间距,从不同角度拍摄,将左右像素记录在感光材料上,左眼观看到右像素,右眼观看到左像素。按照这一原理生产印刷品的印刷工艺技术叫立体印刷。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立体印刷是利用左右眼视差的覆盖光栅柱面板以获得有立体感图像的印刷方式。
2.立体印刷的基本原理 立体印刷要先用相当于人眼的双镜头立体照相机拍出两张底片,立体摄影,晒成分别相当于左右眼看到的物像的印版。然后按一定的角度错开印刷。为了看清图像,必须在印刷品上加一块薄薄的凹凸透明塑料片,简称为柱镜片,这块柱镜片相当关键,其凹凸间隔为0.6mm。凹凸面把图像等距离地分隔成无数的像素,有120条/英寸凹凸线,在每条线下有6个像素。这些像素分别在平面上构成错开一定距离的相叠物像。这错开的距离在柱镜片的帮助下,形成空间,使人们感觉到景物的前部和背景之间有深度,从而使图像信息获得立体感。
3.立体印刷的前提条件 立体摄影是立体印刷的前提条件。立体摄影的方法大致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系指直接经由透明柱镜片进行摄影的方法,在一定的视野内移动镜头将被摄物连续地拍下来,效果较好。间接法则是从事先规定好的位置拍摄两张以上的照片,然后将它们正确地合成在一个间距中。从印版的形态上考虑,用珂罗版印刷出来的效果最好,因为它没有网点的干扰,但由于印量受到限制,所以目前一般都采用胶印。 先用300线/英寸的网屏进行加网照相后制成阳图分色片,有了阳图分色片,晒版时,为了要使4张分色片晒成的印版套印成虚像,要错位晒版,4张分色片的错位相不得超出口0.6mm。 在印成的发虚的印刷品上加贴透明柱镜片时,除了对透明柱镜片在垫压时,要保持凹凸间隔为0.6mm外,还要限制柱镜片的厚度,太薄了不便于铸压成凹凸状,过厚有损立体感,一般以0.2—0.3mm为宜。
4.立体印刷技术概述 立体印刷的种类很多,普通立体印刷的工艺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各种立体印刷工艺原理基本上都不会有很大的差别,只是在个别的工艺细节上进行改进,但目前立体印刷技术按照观察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种: 双色立体印刷,以互补双色印刷,用双色眼镜可看到立体的效果。 普通立体印刷,立体摄影的底片经过处理后,通过柱面光栅片法,根据光的折射来看到立体图像。动感立体印刷,这是立体印刷技术的延伸。首先,要准备一张与众不同的动画照片,它是用18幅影片画面依次重叠晒成一张照片。用这张照片作原稿,在照相机的感光片前加凹凸的薄透明塑料板,再在这块塑料板前,以适当距离安置300线/英寸的网屏。一切安排妥当,照片的反射光透过网屏和塑料板,到达感光片上,即制成一张由像素分解成的连锁像聚咸的照相底片,用此制版印刷,就可以制得具有动感的画面了。还必须在画面上附加透明的柱镜片,才能达到用肉眼直接观看的目的。 全息立体印刷,将激光全息立体摄影底片经过处理后,模压而成,通过光的干涉看到颜色和图像。 激光全息照片印刷技术,照相时,激光被凸镜扩散照射到被摄物上,从被摄物反射出的光到达胶片表面。激光与被摄物无关的另一柱光--参照光,被反射镜反射后也到达胶片表面。两部分激光重叠即产生叫做干涉线纹的细线。摄有这种细线的胶片叫做全息图片。用激光照射全息图片,能使线条中的影像得以再现。全息图片的制作与再现,总称为全息照相或全息摄影。 三维立体印刷,由计算机处理的立体原稿印刷而成,通过凝视可以看到立体效果。 凹凸压印,在已经印刷的纸或塑料表面进行加工,使其产生立体效果,便于直接观看。
5.常见的立体印刷技术及其比较 在目前使用的立体印刷技术中,最为常见的立体印刷技术是普通立体印刷、动感立体印刷和全息立体印刷。在此,我们将采用比较的方法对这几种立体印刷技术进行阐述。 普通立体印刷的立体摄影主要采用圆弧移动拍摄的方法,即以被摄物体所定的中心点为圆心,以中心点到感光片焦距为半径做圆弧运动,柱面透镜板直接加装在感光片的前面,并随机同步移动,每次曝光都会在光栅板的每个半圆柱下聚焦一条像素,最终布满整个栅距。冲洗即可得到立体照片。与其它印刷方法一样,立体印刷的制版过程也包括分色、加网、晒版等工序。
值得注意的是,立体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