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Sign in China | 关注CSIA公众号 |
更多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从环保的角度看印刷油墨研发新技术

  • 发布日期:2007-06-19 浏览次数461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发展,我国的印刷工业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四大印刷方式都有了不等的发展,印后装订联动自动化、彩色桌面出版系统已普及应用,图文处理系统的开放式及数字化已成为印前系统的基本特征,直接制版技术和数字印刷已成为印刷出版工业的发展方向,与印刷工业相关的环保法规在不断完善,……。但是,与国际发达地区相比,无论是印刷设备的研发、生产,还是印刷车间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印刷耗材特别是用量最大的印刷油墨的环保问题尚有很大的差距,这一切皆给我国印刷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对于印刷耗材而言,特别是印刷油墨,研制生产各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新型材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可喜的是,在印刷油墨领域,对原有的配方、生产工艺、原材料、干燥方式等方面的改造,现在均已提到议事日程上。

  国内印刷车间环境   不容乐观

  目前在我国,印刷过程中大量使用的油墨基本上是溶剂型油墨,这些溶剂型油墨的有机挥发物没有处理,直接排入车间空气中,不仅对生产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对工人的健康也将有极大的危害。这是因为这些溶剂型油墨含有50-60%的有机挥发性物质,另外,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还通常加上调油墨粘度所需的稀释剂,那么在印品干燥时,油墨所散发出来的挥发性组分的总含量甚至高达70-80%。

  据笔者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这类印刷厂中的苯类化合物严重超标,具体数值见表1

表1 2003-2004年所调查的印刷车间空气中苯系物监测结果

监测项目 监测厂家数 监测测量平均值(mg/m3)

苯           16          22.13

甲苯         16          420.33

二甲苯       16          105.62

  按照国标要求,工业生产车间中苯的最高容许浓度为10mg/m3、甲苯为100mg/m3、二甲苯为100mg/m3,这些印刷厂的苯平均浓度超过国家标准2.2倍、甲苯超过国家标准4.2倍、二甲苯平均浓度也超过国家标准。从医学角度来说,这会对印刷工人的健康带来极大的不可逆转的伤害。

  另外,在实际的生产中,除了溶剂的自然挥发之外,对印刷环境造成影响的还有油墨应用中出现的故障,比如困扰了印刷工业多年的“飞墨”现象。飞墨现象是因为印刷机在高速转动时,墨辊间的墨膜被分裂、拉长,产生断片,在油墨的表面张力作用下,这些断片收缩,形成众多球状的细小墨滴散落在空气中,即所谓的飞墨现象。飞墨现象给印刷过程带来的较大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产品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长时间的损害。

  另外,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现实生产中的其它重金属的超标也将导致印刷环境的恶化,甚至影响操作人员的健康。

  总之,在印刷行业中有害气体的排放、有害液体和固体的使用及其废弃物的排放,均对人的健康和生存环境构成严重的威胁。这种环境问题不仅涉及到人类文明的未来,也将涉及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考虑印刷业的环境保护问题,拟订切实可行的有力措施。

  国外相关现行措施  值得参考

  在国外,为限制污染,一些国家已制定了“劳动卫生法”、“有机溶剂排放法”等一系列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决定了印刷生产工艺和油墨的研究与发展方向。在这些环保法律的压力下,国外印刷行业的研究部门和厂家不得不研究开发无溶剂的油墨,即无挥发性或者少挥发性的油墨。

  欧美国家于90年代前后通过了与环保有关的挥发性有机溶剂(VOC)法律。VOC法律要求印刷厂和油墨生产厂商达到如下要求:在作业车间外不应有有机溶剂的气味;在作业车间内,挥发性物质的浓度必需低于50mg/m3(VOC)、100mg/ m3(CO)和100mg/ m3(NO)。

  虽然这个严格的环境保护法现在只是在欧美国家采用,但是迟早将会成为世界各国环境保护法的基准。对于大多数国内厂家(包括印刷厂和印刷耗材生产厂家)来说,这一法律要求目前是很难达到的。但是通过努力,笔者认为目前可以解决以下一些问题:

  推广使用油墨清洗剂

  为胶印研制开发新的适应高速轮转胶印机的无醇润版液;

  严格检查油墨中所含的成分,不能采用含有有害重金属的颜料来生产油墨,保证工人不受重金属的危害,同时进一步地提高油墨的质量,减少飞墨的产生;

  某些有害的物质通过回收装置将其回收;

  在轮转凹印机上安装溶剂回收装置,降低VOC的挥发量排放;

  凹印、柔印以及丝网印刷中尽量采用以水作为溶剂的油墨(水基墨)或者UV固化油墨,这样有可能降低VOC问题,同

 

[ 标识商学院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该企业最新标识商学院


 
 
© 2013 广告标识产业互联网联盟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003846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