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Sign in China | 关注CSIA公众号 |
更多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報紙出版印刷技術現狀及發展趨勢

  • 发布日期:2004-07-17 浏览次数626
 

 

    印刷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近十幾年發展較快的行業之一。其中報紙印刷的發展,無論在工藝改革、技術裝備更新,還是企業的規模經營和印刷量的迅速增長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國在報紙印刷業技術裝備的總體水平及業務發展的需要方面仍有相當大的差距,需要繼續努力,不斷向高新技術發展,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1985年以前,全國近千家報社,報紙的出版印刷全部採用極為落後、效率低下、污染嚴重的鉛排、鉛印工藝、排字難、出版週期長、印刷質量差,嚴重制約著改革開放後新聞事業的發展。 

    印刷業的落後狀況,是全國性的問題,不僅是報紙出版印刷的問題,我國整個印刷技術裝備的水平比國際先進水平至少落後25年,大約相當於國外1960年左右的水平。為了解決此問題,尋找出路,才有1974年啟動的"7481程",而真正邁步前進、推動事業發展並逐步取得顯著效果的是1982年在國家經委領導下成立的全國印刷技術裝備協調小組,制訂了規劃,組織了科研和生產力量,落實了資金,提出了"激光照排、電子分色、膠印印刷、裝訂聯動"的16字方針,掀開了中國印刷技術改造新的篇章。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報紙的出版印刷看到了希望,找到了出路,加人了攻關和全面改造的行列。1982年至1985年上半年,在新華社進行的計算機激光漢字錄人、編輯和小報版排版系統試驗的成功,敲開了報紙印刷技術走向現代化的大門。1985年至1987年,在經濟日報社進行的計算機激光漢字大報版編輯排版系統的試驗,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為全國報紙出版印刷技術改造舖平了道路。從l988年至1993年,只用了5年多的時間,全國從中央到省、市、地縣近1800家報紙全部淘汰了鉛作業,全行業實現了計算機排版和膠印印刷。 

    在這一段時間裡,不僅實現了文字的計算機錄人、排版,還實現了圖像的數據化掃描,通過衛星和電話對報紙版面的遠程數據化傳輸,實現了網絡化。之後,又逐步建立了數據庫,解決了彩色報紙桌面系統的分色處理,把計算機引進編輯部,開發並不斷完善了採訪的編輯系統。同一時期,有不少報社對廣告、發行、財務及日常辦公等也實行了計算機管理。至1998年底,報紙出版的印前部分基本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1988年以前,報紙印刷全部採用鉛印輪轉機,全國共有大小鉛印輪轉機600台。隨著印前系統的改造,逐步改用膠印輪轉機,至1993年底全部淘汰了鉛印輪轉機。隨著印量的不斷增大,膠印輪轉機的數量逐年增加,至1998年末,全國報業擁有的膠印輪轉機總量(包括正在安裝、已到貨未裝和已簽合同的)已達1100個印刷單元,總印刷能力比10年前增加了近3倍。 

    近10年的技術改造,極大地支持和促進了新聞出版事業的發展。1988年全國的報紙種類只有922種,全年總印量為222億對開張1998年報紙的種類達到253種,增長了122.670,總印量達到540億對開張,增長了143.24%。1992年以前,全國各大報每天都是出4版。1993年以後,開始擴版,現在多數為8版,上海、廣州、深圳、北京、瀋陽、哈爾濱以及江蘇、浙江、福建、山東、河南、四川等省的一些大中城市的報紙已擴為16版、24版,甚至48版。1993年以前,報紙沒有彩報,1994年開始出彩報。1996年全國彩報只有50種左右,1998年底達到400種左右。所有這些發展,沒有新技術的支持,是絕對不可能實現的。應該說,報紙出版印刷技術的改造,是全面、甚至超前實現了印刷業發展的"16字方針"。 

    前10年,報紙印刷技術改造取得了巨大成績,但存在的問題也不少。報紙印刷技術裝備的總體水平是發展不平衡,某些系統不配套,自動化程度不高,設備能力不足,維護不夠,有的帶病運行,不能適應提高新聞時效和報紙發展的需要。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報紙出版系統的不標準、不統一,給有互相聯通的業務帶來重複投資和操作方面的麻煩。全國報紙出版系統不是北大方正系統就是濰坊華光系統,但二者不能互通。就

 

[ 标识商学院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2013 广告标识产业互联网联盟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003846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