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市民曲小姐说,一个多月前,她看到某知名网站推出一个网上抽奖活动,只需回答几个问题,然后留下邮箱、个人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便可参加抽奖。据这个网站的公告介绍,抽中的可以获得香港旅游等大奖,抽不中的也可以获得一份小礼品。随后,曲小姐填写了问卷,留下了自己的电子信箱和手机号。但是,过了没几天,她的手机就不断收到该网站发送的网络促销信息,信箱里也多了不少乱七八糟的广告。对于这些不请自来的信息,曲小姐感到十分头疼,却又毫无办法。
另一名网友小张讲,他前几天通过一家购物网站买了一个移动硬盘,为了联系方便,就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结果从此不断收到网站发过来的促销信息,有时候还有促销电话。“几条垃圾信息倒也罢了,问题是好多促销电话,接了心烦,不接吧,又怕是客户打的。”这令小张十分无奈。
据调查,类似遭遇在网民中间已经相当普遍。目前,网站获得网民信息的渠道主要有从校友录中搜集、网络调查时网民填写的信息、对经营业务中的客户信息进行整理、网站将在现实中收集到的个人信息整理后放到网上。
有业内人士透露,以网络调查的名义套取网民的习惯喜好和个人信息已经成为某些网站经营的常规工作,而且有些数据会被网站多次重复利用和倒卖,甚至会卖给一些做不法生意的公司。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法律对个人信息和隐私如何管理没有详细规定,因此没有明确的违法根据。为了避免个人隐私权被侵犯,除相关部门应及时填补监管空缺外,个人也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