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华,中国造纸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省工商联副会长,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创业企业家等。今年年初,他因业绩出色,又连续被评选为2005鲁商造纸行业年度人物和山东十大财经风云人物。
在李建华的带领下,华泰集团的总资产增长到106亿,造纸产能扩张到120万吨,成为集造纸、化工、印刷、热电、林业、物流、商贸服务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2005年实现收入75亿元,利税8.8亿元,分别是九五末的8.5倍和4倍。短短五年的时间,华泰一跃成为全球单厂最大的新闻纸生产基地之一,结束了中国高档新闻纸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缔造了中国新闻纸的神话。
李建华,这个被中国纸业界称为传奇人物的企业家,究竟有何成功的秘诀?近日,笔者有幸见到李建华,进行了了解。
着力自主创新 打造国际化造纸企业
笔者:2005年的中国纸业可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华泰年”:引进全球最大、最先进的新闻纸生产线之一进行投产;华泰清河原料基地绿色生态工业园落成;兴广地方铁路奠基开工;华泰股份在中国上市公司100强中排名28位,综合指标位居造纸印刷业前茅……等等,还有好多大事,都让业界对您和您的企业充满了敬佩。
据我所知,华泰从“九五”期间即厚积薄发,“十五”更是呈现井喷式发展态势,成为中国纸业的“国际军”,请您谈谈,华泰是如何发展成一个国际化的造纸企业的?有什么成功的秘诀?
李建华:谈不上什么秘诀。我们主要是紧紧依靠自主创新,抓住主业做强做大,打造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长期以来,我国新闻纸行业面临的突出难题就是技术装备、产品质量严重落后。针对这一现状,我们抓住当时正值新闻纸反倾销期的大好时机,以闪电速度,先后投资40多亿元,连续引进年产16万吨、25万吨和40万吨3条国际一流水平的高档新闻纸生产线,使新闻纸年产能达80万吨,占全国市场总额的1/3,成为亚洲最大的新闻纸生产基地之一,完全替代了进口产品。新华通讯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南方日报、黑龙江日报、大众日报等中央和省属新闻单位基本上都是我们的客户,他们对我们的产品评价都很高。
在发展中,我们通过不断消化吸收,还成功自主研发了低定量高级彩印新闻纸等。为了增强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公司不断强化科研硬件建设、人才引进,先后建设了国家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国家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坚持产学研相结合,把先进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发展生态产业 构建和谐产业大平台
笔者:多元化战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谋求发展的必然选择。华泰“以造纸为主、多业并举、首尾并接、优势互补”的多元化产业可以说在中国造纸业独具特色。上游有林业、化工、热电,下游有印刷、物流、商贸服务等,走出了一条循环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外人看来,您就是一个规划设计大师,为我们描绘出一个如此美丽、和谐的产业大平台。能否谈谈近两年,华泰在这方面的规划和动作?
李建华:近几年来,我们瞄准市场,坚持原料、能源配套项目与主导产品项目建设同步推进的原则,在上下游产业不断加大投入增上大项目,建立了总资产10亿元、年生产造纸助剂等化工产品45万吨的化工集团;建设了25万KW热电机组;营造了自己的速生林基地和芦苇基地;拥有两个印务公司年承接印刷能力50万色令,日印刷800万对开张,培育壮大了产业链条,进一步稳固的主业的国际竞争力。
另外,为助力造纸发展,华泰还涉足物流、运输、水利等相关产业,率先在省内建立了依托企业建立的海关监管国际集装箱直通场站和保税仓库;改造两条旧河道修建了1500万立方米淄河、织女河两大水库,既改善了环境,又为企业生产提供了丰富廉价的资源;去年开始,省重点建设项目——博兴至广饶地方铁路专运线也已经进入土建施工阶段,这些为集团今后的大发展、大跨越彻底解决了资源及物流运输瓶颈。
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环保型生态纸业
笔者:听说去年年底,华泰又投资8000万元建成了6万立方米造纸废水厌氧处理改造工程,成为全国同行业率先运用厌氧处理技术的企业。此前,华泰已经先后总投资7亿多元用于环保事业,并从掌握先进水处理技术的瑞典普拉克公司引进了3套废水处理系统,使华泰的水处理技术完全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成为全国造纸行业水处理能力最大、技术最高、运行最稳定的企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