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Sign in China | 关注CSIA公众号 |
更多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浅谈LED屏发展历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6-10  来源:鹰目网   浏览次数:460
核心提示:LED技术出现的历史已达百年之久,而不管是在技术或应用方面取得突破,实现大规模商用则是在近些年。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一起来看一下led显示屏的发展历史,来看看led显示屏行业是如何突破一个又一个技术瓶颈的。
 
  LED技术出现的历史已达百年之久,而不管是在技术或应用方面取得突破,实现大规模商用则是在近些年。尤其是近几年,经历了长期发展和改进的LED技术似乎达到了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一个峰值,不管是其被应用于液晶显示背光光源、室内外照明,还是室内外信息图像显示屏led距离人类的的生活和眼球都越来越近了,同时人们对led的知熟度也越来越高了。更甚者是去年,获得诺贝尔奖的蓝光LED以及小间距LED的全面爆发,使得LED再度成为照明与显示行业热议的话题。
 
  LED显示屏技术的演变
 
  LED的应用十分广泛,涵盖照明、背光和显示等,其中,其显示屏应用已长达四十年之久。LED显示屏是由一个个小的LED模块面板组成的一种平板显示器,通过红色,蓝色,绿色led发光管的亮灭来显示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
 
  LED显示屏的雏形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1970年,市面上出现了最早的GaP、GaAsP同质结红、黄、绿色低发光效率的led显示产品,用于指示灯、数字和文字显示。之后,LED材料和器件工艺技术一直成为众LED厂商们研究的前沿课题,led显示屏也开始向高亮度化、全彩化迈进。1991年日本东芝公司和美国HP公司研制成InGaA1P620nm橙色超高亮度LED,1992年InGaA1P590nm黄色超高亮度LED实现实用化。同年,东芝公司研制出InGaA1P573nm黄绿色超高亮度LED。1994年,日本日亚公司研制成InGaN450nm蓝(绿)色超高亮度LED。至此,彩色显示所需的三基色红、绿、蓝以及橙、黄多种颜色的LED都达到或超过了坎德拉级(100mcd)的发光强度,实现了超高亮度化、全彩化,使led发光管的户外全彩显示成为现实。
 
  在分辨率上,对于LED显示屏来说,每一个自发光的封装器件——发光管也称灯珠,就是一个像素点,两个灯珠之间的距离决定了LED显示屏在单位面积下的分辨率。在过去微电子组装技术整体水平相对落后的情况下,LED显示屏的分辨率是很低的,一度以几十毫米的点间距亮相,并且这种低分辨率的状态持续了一段时间。通过几个“五年计划”的技术改造与攻关,LED的生产能力向前跨进了一大步。从1995年以后,LED显示屏的发展进入一个总体稳步提高、产业格局调整完善的时期。不仅全彩色LED显示屏大举进入市场,显示屏的灰度等级也不断提高,同时伴随着视频控制技术的出现,显示屏的动态显示效果大幅提高。
 
  自2010年以来,常规LED显示屏竞争变得尤为激烈,价格战几乎侵占了企业的基本利润,这促使各厂商与企业们不得不寻求技术与性能的突破。起初,LED显示屏被广泛应用于户外媒体广告业、户外表贴、异型屏等市场领域并表现亮眼,点间距都在10mm(P10)级以上,并且在室外应用方面,长期以来,10mm一度成为室外全彩屏像素点间距的桎梏。不过伴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白热化,以及室外表贴led封装技术的改进以及室外模块防护水平的提高,室外全彩屏的像素点间距的极限也在不断地被刷新,5mm左右的室外全彩色大屏幕在市场得到应用。至2011年,市场上出现了P4全彩屏,2012年P3和P2.5led屏进入市场。2013年小间距LED显示屏被彻底释放,P2.0、P1.8、P1.5、P1.4等新品层出不穷,P1.2、P1.0等更小点间距的产品也被研发和生产出来,分辨率、刷新率、色彩、亮度、灰度等都得到大幅提升。
 
  小间距LED显示屏问世
 
  之前限于LED显示像素间距较大、近距离观看画面颗粒感强等技术瓶颈,LED显示屏一直以来都作为数字信息显示或广告业务宣传推广在户外发光发热,止步于室内中高端主流应用。为了拓宽市场与打造LED显示屏的多元化发展,一直以来,LED显示厂商们都在提升LED显示色彩、像素,在消除LED显示屏颗粒感的道路上不断精进与努力,且最近几年成效显著,大家有目共睹,那就是小间距LED显示屏的出现助力整体LED显示产业迎来喷薄式发展。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 2013 广告标识产业互联网联盟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003846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