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屏和安防市场的新增量可能出现在哪里?一定是那些此前被忽略的角落。十三五规划期间,美丽乡村建设将与城镇化一道,成为改变中国人口分布结构的“大”事件。而城镇化也不是简单的继续做大中心城市,而是要诞生一批崭新的中小微城市。这就决定了,以人的存在为中心的大屏和安防行业的发展增量离不开“乡里”概念。
新型城镇化下的“美丽”机遇
“城镇化”的主题从十二五规划而来,至少会在贯穿2个五年规划。但是,这不意味着“城镇化”是一个仅存在于这15年内的“新概念”。相反的,现在的政策或者说是社会发展规律是“新型城镇化”。
城市的发展,不是什么新命题。城市的诞生来源于农耕文明发展的高阶段。而在工业文明时期,城市不仅成为了文化、商务、政治和经济中心,同时也承担起生产中心的重任。在人类社会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之后,单纯的消费型城市成为了另一类特殊城市。我国的城镇化发展也不例外:即城镇化一直是进行状态,尤其是在大城市发展中,我们已经成绩斐然。一个夸张的说法是:美国和欧盟的百万人口城市加起来,也没有一个中国多。
但是,这种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发展方式,已经不在适合中国经济的继续进步。一方面,土地和有限空间内的其他资源的承载能力,决定了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的最终尺度。另一方面,二三线城市的“北上广”化,也已经消耗了这些城市接纳更多“新移民”的能力。因此,如果中国的城市化,在未来10年内能在提高20个百分点,达到所谓发达国家的入门标准,那么大部分新移民将落户在四线以下城市。
十三五规划中城镇化的最核心任务有两个方面:第一是,“旧移民”平等的融入其所在的城市(即落户和公平社会服务问题);第二是,农村人口就近转移与农村结构性重建(建设一批有特点、能复制的中小城市和城镇群案例,即实现更多人口的本地城市化,促进区域发展公平和农村人口的就地转移,同时发展农村成为具有现代意义、平等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的新乡里)。——前者,本质上是存量的结构性调整,后者才是真正的增量所在。
这一“城镇化”的核心特征是:区别于以前,以大城市和中心城市为主要增长点的发展方式,大城市的发展主要是内部结构性的调整,而不再是体量的增长,同时一批中小微城市将成长起来,以城市群为中心、中心城市的溢出效应(对比此前的吸纳效应)为基础,形成从城到村的发展公平和上下流动机制。
这种城镇化显然与此前的“城市发展过程”完全不同。所以,国家在“城镇化”之前,使用了“新型”这个字眼。这种城镇化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美城镇发展的核心趋势和经验。也只有这种大城市、中心城市、小微城市协同发展的局面,才能解决中国的发展均衡、共同富裕和人口为基础的内需潜力问题。
或者说,“新型城镇化”即会是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促进中国社会和经济继续发展的内在动能。这将为这个巨大经济体的所有参与者提供另外一个总人口规模可能高达5亿以上的“现代化”消费需求空间。大屏、安防行业自然也不例外。
东部地区率先崛起的“新型城镇化”的问题
乡里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和中国经济版图的基本规律一致,新型城镇化过程,也将是东部地区、发达地区优先发展的过程。这一点在十二五期间已经表现得非常突出。
从综合城镇化数据看,珠三角地区城镇化率已经高达8成,长三角地区则也达到了7成,相比较京津翼地区则只有不足6成。
例如,以我国人口和工业最稠密的长三角地区为例:2000年以来人口总量增长2000多万,其中有4/5分布在上海、南京、杭州、宁波、苏州、无锡等沪宁、沪杭甬沿线城市,而在苏中沿江以及浙江部分县市出现了负增长。——这使得,几乎这些发达地区的所有中心城市都提出了建设新城和卫星城的规划,同时属于旧城区的传统经济开始向新城、卫星城以及周边四线城市转移。